
传统插花(广式插花)
广式插花与中国传统插花一脉相承,是以各式花枝和特色佳果等为主要材料进行创作的一种造型艺术。广式插花的衍生、发展与岭南人种花、爱花、簪花的历史传统密切相关。明清时期,广式插花已在绘画、刺绣等艺术中有所体现。
传统插花艺术崇尚自然简约之美,善于用线条造型和不对称构图营造诗情画意的境界,主要包含设计构思、构图、选择花材、选择器皿、修剪、“撒”艺固定、调整陈设等步骤。其中,“撒”即使用植物枝条的结构组合,在广府地区各类特色器皿中固定花材,也是传统插花艺术创作中作用最大、难度最高、艺术性最强的定枝技法。
广式插花依托木棉花、素馨、鸡蛋花、芭蕉、荔枝、林檎等岭南植物进行艺术创作,且具有不限时节、不拘物候的特点。广式插花注重意趣和形式,根据不同人群、场合和环境的需要,利用植物花草形色、香味、光彩、气韵等巧妙搭配,创作不同的造型形式,作品运用有情有意之型,达到以型传神、型神兼备的意境。此外,广式插花艺术中融入了广府人“讲意头”的风俗,花材的选择与搭配,多取“宏图”“吉利”等吉祥之意,以花材和器皿图案表现吉祥寓意。
广式插花发展中充分吸收借鉴了岭南园林、盆景、雕塑、书法、绘画等艺术,对于研究岭南地方社会审美、植物学、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和经济价值。
传承人

风采展示
胡晓娃,女,1974 年生于广东。现为高级工程师、广州插花艺术研究会秘书长、中国传统插花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插花花艺协会理事、广州国际花卉艺术园博会传播大使、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行业赛华南赛区裁判。
胡晓娃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家庭熏陶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尤喜花卉诗词。20 世纪 90 年代,胡晓娃师范毕业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并开始传统文化的传播。她师从国家级“传统插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莲英先生、秦魁杰先生及“传统插花”和“撒技法”代表性传承人张超老师学习插花艺术。她擅长将岭南特色花材和各式器皿结合进行创作,并广泛吸收借鉴岭南盆景、园林、粤剧、岭南画派等传统艺术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胡晓娃的作品在国内外屡获嘉奖,2015 年其作品被选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阅兵式”天安门城楼贵宾厅陈列。近年来,胡晓娃积极宣传展示传统插花(广式插花)艺术,足迹遍布国内外, 并在培正教育集团、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广州大学旅游学院等大中小学,以及广东省和广州市老干部大学等学校开设传统插花(广式插花)专业课程,累计培养学生上千人。
此外,胡晓娃的作品《玉堂富贵》在 2023 年被北京密云中国传统插花艺术馆收藏、2018 年的作品《节香秋韵》入选《盛世华章》, 她还编著了《超人气花艺素材图鉴》,参与了《瓶赏》、《花中说禅》、《中国插花传习教程》、《中国撒艺》等专业著作的编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