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入驻 机构认证

太极拳(广州陈氏太极拳)

太极拳(广州陈氏太极拳)是基于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以中正圆活为运动特征的传统体育实践。该项目注重意念修炼与呼吸调整,以五步八法为核心动作,以套路、功法、推手为运动形式,现有八十多套拳术、器械套路和二十多种推手方法。太极拳习练者通过对动静、快慢、虚实的把控,达到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目的,是集技击、强体、健身、益智和修性为一体的独特运动方式,其中蕴藏着东方哲学的深刻内涵。它将阴阳、动静、正反、有无、形神等对立统一的内容融入武术之中,以符合人体运动规律的演练形式强体健身,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

该项目自十七世纪中叶在河南温县陈家沟村形成,创始人为陈家沟陈氏第九世陈王廷(1600-1680),先在家族中世代传承,后衍生出广播海内外的陈、杨、武、吴、孙、和等诸多流派。太极拳在300多年的历史沿革和向外传播过程中也得到不断丰富,与传播所在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特性相结合,在传承精髓的同时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和地方特色。其中,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承人陈延熙传拳其子陈发科和河南省怀庆府泌阳县人傅振嵩等。1928年傅振嵩随北派国术“五虎下江南”在岭南定居传拳,以广州为中心开办太极社,与后来南下的顾留馨、陈正雷等陈发科后人将陈氏太极拳发扬光大。自此,陈氏太极拳在广州地区传承陈氏太极拳精华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在快节奏的岭南都市中发挥太极拳调节身心的作用,逐步形成了以“康体为主、轻松易学”的广州陈氏太极拳特色,并结合中医理论,针对岭南湿热的环境气候相继研发出如陈氏太极拳礼仪礼节、热身放松功、缠丝功习练法、陈氏精要十八式、四季导引工间操、青少年大课间“智明八式”等轻松简便又具调息减压、祛湿固本功效的普及内容。


陈氏太极拳南传不仅促进了岭南地区内外家拳种融合发展,丰富了本地武术,还为促进当代岭南人民身心健康发挥了一定作用。

陈氏太极拳2.jpg

传承人

风采展示

陈娟七岁学艺(1984年),师从父亲太极拳名家、中国武术九段陈正雷系统传承太极拳,精通老架、新架和剑、刀、枪、十三杆等主要陈氏太极拳术器械套路,青少年时期就在国际太极拳年会中夺冠;九岁开始又跟随原中国武术协会田新德副主席的青少年武校和省太极拳专业队习练竞技武术,大学在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就读期间更涉猎各式传统太极拳、24式和42式等标准套路,其拍摄的陈氏太极拳五十六式竞赛套路教学片获中国武术协会选定作为教学标准。

其在广州普及陈氏太极拳的过程中延续了前辈“康体为主、轻松易学”的特色,结合岭南气候和中医时令理论创编了《正太极四季导引》等特色课程,在继承传统技艺基础上将陈氏太极拳在广州进一步创新,是陈氏太极拳南下广州的第三代传播者和代表人物,曾被太极拳媒体网站评为太极拳传承发展的中青年领袖之一。

陈娟自2000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广东省体育局《武林》杂志社工作,有缘向岭南武术各门大家学习,并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除了协助父亲整理编撰陈氏太极拳理论著作外,还先后在《羊城学堂》、《武魂.太极》、南航《nihao》、《向拳而生-太极名家传心录》、《GAZETTE》等中外著作刊物和《南方日报》、《信息时报》等知名报纸媒体发表武术太极类文章,因其清新时尚的太极文化思想和拳风形象受到海内外聚焦,为武术太极拳在青年一代中普及推广提供可能性。

陈娟.png

>

分享

相关推荐

迎春花市